执行董事对你说

微信图片_20231209210957.jpg


各位员工:

   大家好,我是周丽坤,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太平凡了,平凡得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其实,平凡的人也能做伟大的事,平凡的岗位也能见伟大的精神。前段时间有位领导到东虹来指导工作,他对我说:“市容环卫无小事,你们是在做大事。”我相信大家都学习过总书记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只有明白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岗位上更好地创新创造,成为那个熠熠发光的自己。    如何激励平凡的人去做伟大的事,我觉得有三个要素。

第一是获得感。“获得感”一词迅速流行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又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在东虹,有很高比例的员工来自外地,大家为什么来上海,不就是觉得上海在就业机会、收入待遇方面要高于外地,大家才愿意来,也愿意留下来。所以,在福利待遇方面,一定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

今年我做了一个创新,针对基层反映最多的绩效问题,提出“提质增效”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根据新方案,打破驳运“大锅饭”,线路在减员调整后,驾驶员和跟车工(包括线路轮休人员)的收入将有所提高,如果在劳动纪律、作业规范、行车安全等考核达标,每人每月将获得至多1000元的考核奖金。这个改革方案在欧阳驳运推行得很顺利,现在又推广到了曲阳驳运,所有人都因为自己的“多劳多得”拿到了考核奖金。欧阳的“家人”们碰到我就说,这实打实的1000元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了,工作热情更高了,这个“家”真好。

第二是融入度。2019年,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曾经说过:“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我们有一位平时不声不响的员工,名叫董伯生。2023年5月28日,他跳进了苏州河,和另外一名见义勇为者一起,救起了一名落水者。我问董伯生,碰到这样的事情,你紧张不紧张?害怕不害怕?董伯生说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救人,如果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人。

现在我去看董伯生,仍然觉得他是东虹1000多个员工中极其普通的一个,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能够输出正能量,他代表了东虹,东虹也以他为荣。近年来,东虹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模范集体,锻造了工人先锋号,诞生了全国巾帼文明岗,在董伯生之前,东虹其实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火场救人、拾金不昧的先进个人,他们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了东虹的大我,展现了东虹职工的风采。和很多大企业相比,也许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许我们也不会有让世界惊叹的发明创造,但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普通人的接棒向前,不断向全社会输出我们的正能量,我们一样为自己感到骄傲和光荣。

第三是上海梦。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的城市精神决定了这里就是筑梦、逐梦、圆梦的大舞台。我们的员工从外地到上海,是因为大家都一个“上海梦”。环卫的门槛并不高,而且很善意地接纳了异乡人,环卫又大多是国企性质,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受市场大环境冲击的影响并不大,这就给予了那些有梦想的“家人”们一个空间,稳定的收入意味着稳定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有可能更有希望成为下一代的新上海人。

在不久前进行的“群众工作第二阶段推进会”上,我提到一类员工、二类员工和困难员工。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纺锤体,我们当然有许多思想好、工作好、平常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一类员工,也存在工作和思想上有一定困难的困难员工,但这两个群体其实都不大。真正人数众多的,是大部分能够完成工作,但在思想上仍不能完全跟公司保持一致的二类员工。做好群众工作,引领困难员工转变成二类员工,二类员工晋升为一类员工,就需要我们在价值观层面得到更广泛的认同。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职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大家实现自己的“上海梦”。

东虹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关心每个员工的成长、学习和梦想。作为“家长”,我始终不渝地在为大家创造着机会。一荣俱荣,“家”好,大家才好;大家好,“家”更好。

   亲爱的东虹“家人”们,我希望我所说的,你们都明白,而你们将做的,我们都赞赏。让“家”和“家人”互相成就,一起奔赴在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新征程上。

   谢谢大家。

上海东虹环境保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周丽坤